23
2013學生作品精選-邱泓璋高雄攝影基礎班第21期
這張佳作原圖為橫式構圖,入鏡背景較多,經過二次以直式構圖後,除了提高緊湊度之外,也更能以局部特寫的方式展現主體,讓學生明白構圖之中依然能找出第二種構圖,展現出截然不同的主題性,這張優秀作品以類單拍攝,顯見攝影創作不過度應受設備限制,掌握正確方向方是王道。(秀美作品)
這張佳作構圖相當成熟大器,不僅展示窗格、磚塊、指標之間的矩型三型態,也達到主要二個冷暖色調的分佈,且構圖精準絲毫沒有歪斜,是相當成熟的作品。(雲富作品)
這張佳作是非常優秀的三色調作品,不僅合理且自然地以生活中常見物品為拍攝物,且三色調之間的面積比例搭配得宜,是相當值得初學者學習的顏色作品。(元中作品)
這張佳作拍攝動作中的蝴蝶,若以高速快門,將動作凍結起來,雖細節更多,但容易看似靜態,反而保留部分模糊的拍動翅膀,暗示這隻蝴蝶是進行式,顯見動感。(joy作品)
這張佳作以完全表現線條為主,不僅曬衣繩為曲線,衣架本身亦為純粹的線條構成,因此整體感受極簡乾淨,線條之間又具備時須相應,在雙色調上亦安排黃綠二色之協調性。(庭妤作品)
這張作品亦是取生活中以線條為主的物品為拍攝物,且取景上巧妙地將實虛疊合,足見巧思,畫面上方的陰影以暗處色塊的方式產生形狀,點線面一應俱全。(欣融作品)
這張佳作以廣角鏡來描寫廣闊的大樹與火車頭之間的關係,包含比例,火車頭放在畫面中的位置相當恰當,因為該處屬視覺重點區之一,紅色在整張作品主色調為綠色之中,亦產生相當好的點綴色與對比之效。(仁德作品)
這張佳作之所以迥異於一般生活照,在於將鸚鵡當成正式肖像拍攝,且深色的單純背景,亦將鸚鵡的漂亮顏色突顯出來,這張作品若改為一般居家從鳥籠外遠遠地拍攝,便難突顯這樣的氣質感。(昱廷作品)
這張作品拍攝於超人氣景點宮原眼科,值得欣賞是以仰角的方式拍攝,不僅可呈現建築物高聳的氣勢,亦自然地用這個角度捕捉天花板相當具有特色的窗格,也讓整個畫面從上到下的明暗分布有致。(建中作品)
這張佳作透過景深清晰範圍的控制,透過素描的人像畫來暗示實際模特兒的面貌,而模特兒的面貌以稍模糊的方式處理,是一張利用景深控制相當好的作品。(家伶作品)
這張跟上一張作品以類似的景深控制安排構圖,差別在於改採直式構圖後,雖然畫者沒有入鏡,只保留單手,但足以明顯提昇緊湊感。(家榮作品)
這張佳作是光影好作,除了窗格光影的投射之外,尚有茶壺類擬人化的方式像窗外翹首引盼,此外實體與光影窗格二者之間亦形成很好的對比。(姿誼作品)
這張佳作跟前作相較之下,多了一個茶壺,因此除了同樣具備上作的要素之外,二個茶壺如同二個好友,入鏡可沖淡單壺可能產生的孤單感。(凱婷作品)
原作涵蓋的畫面較廣,雖每個杯子盡入畫面,但也因此相對每個杯子力道稍弱,難以突顯其中主角,經過二次構圖後,將主角定位在有logo字樣的杯子上,並且將logo放至於視覺重點區,同時捨棄幾個同類杯子,如此視覺力道增強許多。(柏叡作品)
當現場具有重複性特色時,請記得務必試著從中找出差異處,以便進行同中取異的構圖方式,這張作品以精準的景深控制做到了這一點。(金妮作品)
這張作品原圖背景比例相當大,顯得主體紅花比例很小,故主題性稍弱,經過二次構圖後大幅減少白色天空的背景,不僅主題性增強不少,局部細節也看得更清楚,若覺主題性不夠強時,適合這樣處理。(裕弼作品)
非常令人心曠神怡的大器風景,藍天白雲搭配綠茵,在黃金比例的構圖下,安全而討喜,歷久不衰,若要增強顏色與對比,可考慮使用偏光鏡可收實效。(乃文作品)
這張佳作以火車車廂為前景,並採用透視的方式引導視覺欣賞遠方的火車頭,火車頭與車廂二者加起來恰巧是一個完整的火車,頗具巧妙的構圖。(正宛作品)
這張作品透過鐵網看穿過去表現老式火車頭,主體本身已具視覺陌生感,透過鐵網看出去則是透過作者自己安排的構圖方式來更提高視覺陌生感,這張作品在拍攝時還必須精準地讓相機的對焦正確落在火車頭上,而非誤判對焦在鐵網上。(慧恩作品)
這是一張金屬的光影之作,金屬容易產生硬調,能產生對比高的直接光為最佳光線,若能加上如這張作品在主體客體之間比例拿捏妥當,便是光影好作。(明新作品)
這張椅子是當時我擺設來讓學生感受包圍曝光的練習主體,這張拍的很好在於主客體之間掌握比例分配,因為一般初學者往往容易將眼前所見全部入鏡,導致主客不分,畫面單調,一旦能從主客體之間自行掌握比例,便容易拍出主題明確之作。(昭源作品)
這張作品由於白色面積居多,大多數的相機在測光容易誤判,導致白色變灰色,故解決之道在於自行增加曝光值,把相機誤判的地方補回來,便能回歸該有的白色。(秋婷作品)
這張作品原作入鏡的金屬面積相當多,容易分散主體力道,故透過二次構圖只呈現畫面中最有特色及明顯的齒輪,且不完整入鏡以獲得更多的面積及金屬細節,並將圓放置於視覺重點區以形成強力的視覺落點。(定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