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013學生作品精選-邱泓璋攝影基礎班第18期
這張佳作的關鍵在逆光的運用,逆光下顏色透亮討喜,又有色階與邊光的加持,若以花瓣點測,則後面背景暗處將更暗,容易襯托花瓣色彩,非常棒的一張作品! (乙容作品)
這張則是擴散光的運用,柔和、低飽和、受光均勻為擴散光特性,因此這張佳作容易營造出柔和不搶眼的調性,雖主色為綠色單色調,但實際上作品中的綠色依然有深淺不同層次鋪陳,加上斜線與直線的特性產生視覺力,令人印象深刻的佳作! (子芸作品)
這張原住民人像佳作頗有沉靜之美,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依然選擇採自然光,雖用大部分的陰影面積來表現人像,然而最重要的臉部、帽飾、服飾的安排卻樣樣不少,像這樣的沉靜氛圍呈現相當少見,因為一般攝影人面對這樣的畫面習慣性使用外閃補光,但這張佳作若改採補光拍法,原有的氛圍反容易喪失殆盡。(惠雅作品)
這張佳作屬極簡主義的拍法,只保留抽象形狀與線條,且利用光影創造強力斜線及對比性,左上方的窗戶隨著俐落斜影引導視覺至右下方的按鈕蓋板,明暗、大小、視覺重量面面俱到,鮮明單色調亦符合精鍊的主題,強力好作! (豫平作品)
這張佳作亦屬精鍊之作,複合線條與直角的運用,雙色調的安排及具備秩序感的光影,整張作品的構圖極具內涵,要拍出這樣作品非常考驗觀察力與構圖力,能夠拍出這樣的作品,已經正式揮別初學階段。(智涵作品)
若要產生強大的視覺力道,主題面積的安排佔了很大因素,當您以更近距離捕捉最具特色的局部時,容易獲得這樣的效果,以這張作品而言,只拍攝車輪局部,不僅可獲得更大面積及更多細節的表現,更能表現出單一形狀圓的特性,若改拍整台腳踏車入鏡則容易力道盡失。(玉庭作品)
是的,若要產生強大的視覺力道,必須更靠近一點拍,讓主題佔畫面更多一點面積,大器中帶有細節,加上雙色調的安排,以及水珠的點綴,這是一張百分之百討喜且令人印象深刻的佳作! (欣寧作品)
趁著陽光露臉的那一瞬間,把握住直接光的特性進行花卉拍攝,並容易拍攝出鮮豔且具有顏色層次的作品。此外原圖安排的背景較多,顯得花朵嬌小,經過二次構圖後,以花卉為主題,大幅縮減背景比例,不僅主題更搶眼,也更能呈現出細節,加上藍綠雙色調的安排,非常討喜漂亮!(雅玲作品)
這張佳作的拍攝方式很特別,燒金紙因溫度高,導致空氣產生熱擾流,透過這樣的空氣拍出去的景象便能呈現一種特殊的抽象感,遠方的廟宇搭配前景的漫天金紙,氣氛十足,手法創新! (裕盛作品)
拍攝夜景的黃金時間是猶存色溫的時間,此時天空因呈現寶藍色而非常討喜,加上遠方的輪船及燈火倒影,就是一張很棒的港口夜景作品。(文慶作品)
這張佳作表現的是前後窗戶的有無對比,近景窗戶的有呼應遠景的無,並利用透視構圖法來強化二者的距離感,能發現到生活中的任何對比,都是進階的一步。(慧閔作品)
這張原作拍攝面積較廣,涵蓋區域較多,導致主題被其他過多的畫面元素干擾而力道削弱,經過二次構圖並改採直式構圖後,畫面精鍊不少之外,也更容易將視覺立即性地集中在光影的表現上。(毅軍作品)
這張具有非常細膩的光影表現,觀賞者必須細心點方能體會作者的用心之處,第一眼初看時,會以為下方的樹影是綠枝擴大後的投影,再仔細一看便發現實際上是另一抹綠意的光影,頗有水過柳岸又一村的感受。(卉荀作品)
這張雙色調的佳作令人心曠神怡,豪邁的藍天白雲,搭配彷彿展臂擁抱藍天的大樹,看著看著心情也開朗起來,這張佳作除了具備開朗的性格外,樹尖前所安排的隱性動線亦安排了方向性的佈局。(定遠作品)
這張佳作具有二個突出之處,一個是三原色的強烈對比,一個是小孔所在,這是利用同中取異的方式呈現出差異化,立即性地引導觀賞者的視覺落點。(姍燁作品)
直式構圖較能呈現緊湊感,並保留二個小孔及四色調,雖然小孔數量增加後,視覺力道會彼此稍微削弱,不過直式構圖仍能提供緊湊感。(佳頤作品)
這張佳作一開始容易以醒目討喜的藍黃純色吸引目光,繼而細心欣賞後會發現作者安排二種形態的樹幹作為對比呈現,且從展示面的邊緣線與門寬的垂直線等距,構圖精準。(淑華作品)
我們在拍照時有時受限於現場環境、可拍攝時間或其他因素,會先拍再說,不過這樣一來容易只保留作品的清晰度,但少了主題性或構圖鬆散,解決方式是二次構圖,透過軟體的二次裁切,可再一次地詳細擷取最棒的部份,或者從原構圖中出另一個構圖,以這張作品為例,原圖為橫式構圖,經由二次構圖後改為直視構圖且大幅縮減背景比例,如此一來便可讓作品顯得更緊湊且更能突顯主題及細節。(淑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