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013學生作品精選-邱泓璋攝影基礎班第15期
這張佳作令人目光難以離開右下方的蓮花,主要來自二個原因,其一是蓮花在整體畫面中屬於點綴色,在背景幾乎全為綠色的情況下,蓮花的點綴色輕易跳出畫面引人注目,其二是蓮花安排位置為視覺重點區的右下角位置,該位置容易吸引目光。整體畫面安排不僅構圖嚴謹亦十分討喜。(義彬作品)
這張佳作可以稱得上願景橋的招牌畫面,只要時機正確、不錯的位置,以正確的夜拍技巧,就能拍攝出如相片中的美景,由於時機正確,因此天空呈現美麗的寶藍色,以及遠山與建築物的輪廓,搭配二岸燈影、橋身與倒影,非常美麗! (文貴作品)
這張蓮花作品原本涵蓋較廣背景,經過重新建議裁切後,主體更為強烈,並且可欣賞到更多蓮花上的細節分佈,我經常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事後重新裁切,找出更棒的構圖。(俊偉作品)
這張佳作採用大光圈來獲得非常短的景深,以利突顯主題與背景單純化,拍攝這類近距離特寫時,要注意因對焦距離更近了,因此景深將會變得更短,若覺模糊範圍過多,使用更小光圈有利清晰範圍的增加。(志清作品)
在花卉植物的攝影上,將昆蟲安排入鏡有畫龍點睛之效,不同的昆蟲具備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蜜蜂象徵活潑,蝴蝶優雅,瓢蟲逗趣可愛,毛毛蟲容易令人頭皮發麻等。這張佳作安排瓢蟲入鏡,增添一份逗趣可愛的感受,並且瓢蟲的顏色與綠葉互成顏色對比,經過把過多不必要的背景裁切後,構圖更緊湊了。(奕曈作品)
這張佳作採外觀對比構圖,近景為現場裝置藝術的煙囪,遠景為工廠煙囪,一前一後,一長一短,顏色一深一淺,是好的對比構成。(瑋婷作品)
這張佳作採稍近距離拍攝,以橋身及橋下的步道為主,這個距離可以讓我們欣賞到橋步道的的曲線美。(俞瑾作品)
這張佳作採顏色對比構圖,以冷暖對比為主,面積比例以冷色系略大於暖色系,這是因為暖色系有膨脹前進的感受緣故,畫面中並安排一個圓作為視覺引導落點。(曾筠作品)
當天空色溫美麗,別具特色時,適合讓天空多點面積來鋪陳,這是正確的,正如同這張作品,採用小光圈更能增加路燈的星芒。(秀玲作品)
這張作品拍攝豬籠草,雖然主體簡單但明確,經過把原圖周遭過多的背景裁切並且改為直式構圖後,不僅顯得更緊湊,也能欣賞更多豬籠草上的細節,包含那一絲蛛網。(淑滿作品)
好的風景照往往包含前中後景具備,這張佳作便是如此,前景黃花,中景老式火車頭,後景藍天白雲作為視線的結束,若能使用更小光圈獲得清晰的黃花,這張會更棒! (沂辰作品)
大部分的花卉面積不大,例如這朵黃花亦是如此,若是花群可觀,可直接拍攝花田,若單拍花卉以更近距離補抓特寫為佳,此時可將過多的背景裁切後,獲得更近距離的細節可供欣賞,並且畫面下方的花苞亦更明顯與花開成對比。(建宏作品)
這張花卉以顏色對比構圖,花卉本身為洋紅,搭配面積比例少於主體的背景,更能透過綠葉的顏色襯托主體的桃紅色,這張作品若背景面積比例高於主體,則視覺力便會減弱。(明輝作品)
這張作品捨棄河面的倒影,換取更多面積來描述橋身與色溫,這種寶藍色色溫約三十分鐘內便會消失,消失後天空會變成全黑色,遠山與建築物的輪廓也就不復見。(冠慶作品)
這張佳作隱隱展現出幾何的佈局,不知名的果子掉在線條的集中點,裂縫是線條,長形磚頭的色塊亦屬短線條,線條有利引導視覺,果子本身為點的元素,因此這張相片可立即性引導觀賞者的視覺集中至果子上,畫面下方由許多磚頭形成的色塊構成,具備秩序感。(明璟作品)
這張作品拍攝桌子的光影對比,桌子恰好本身具備縫隙,因此投射在地面上時可欣賞平面陰影所帶來的紋路細節,減少EV值有利把明暗對比拉開,讓光影更明顯。(宇純作品)
這張佳作拍設的是河流上的抽象燈影,由於願景橋二岸的路燈林立,這些燈影投射在河面上形成一道道不可預測性的抽象元素,我們拍攝夜景也要常觀察河面上是否有值得拍攝的倒影。(柏萱作品)
這張作品很考驗相同物體在畫面上的面積比例安排,大部分的人會不加思索將三個噴水盆全部入鏡,但這樣一來會導致三者力道均等而彼此削弱視覺力,最佳方式為控制三者面積比例均為不同,有高有中有低為佳,如此不僅可避免視覺力的減弱,也可避免單調,這張作品作到了這點。(明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