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013學生作品精選-邱泓璋攝影基礎班第14期
關於這張相片我必須說,能拍出這樣的畫面,就已經不是初學者,因為這是抽象化的拍法,不僅觀察力要更細微,構圖功力也必須有一定火侯。這張相片同時具備幾何與色彩,幾何方面點線面三者同時具備,第一視覺引導點位於右上方的蓋子,這是一個強大的點,第二視覺點位於左下方的曲線交集處,人眼容易對銳角產生關注,色彩方面是紅與橘鄰近色的搭配,這張相片不管怎麼看都是上乘佳作! (耀仁作品)
這張佳作非常具有故事性,所謂的故事性來自於每個觀賞者看到相片後內心產生的想像空間,以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產生想像空間的元素,非椅子莫屬。這二張椅子倚牆比鄰,像是二位友人笑談時事,背景的牆面細節與扶疏光影,產生極佳的氛圍鋪陳。(靜芳作品)
這張佳作拍攝時機只是一個抬頭的果斷時間,當攝影眼能力更熟練之後,便能在極短時間內判斷是否具有可拍價值,並進而產生拍攝行動。這張作品以橋下的超低角度拍攝過橋火車,有別於一般站在平面道路上拍攝車廂,紅色車廂與藍天互為強烈暖對比,橋身的曲線與斜線產生力道,整體構圖亦十分緊湊,非常棒的一張作品! (蕙如作品)
如果您跟我一樣也被這張作品深深吸引,來自於這張佳作具備三種對比,其一,綠葉與紅葉在顏色上的冷暖對比,其二,單一綠葉與多數量紅葉上的數量對比,其三,綠色象徵生命,枯紅暗喻消逝,然而這片綠葉再過一些時間,終將成為消逝的一份子,心裡對比。在作品中能呈現豐富的對比,就能具備更有深度的內涵。(志偉作品)
逆光下的一葉,顏色在光線的加持下遠比順光突出,綠色層次豐富,鉅細靡遺的葉脈紋理,極具可看性,最難得的是中間劃過整個畫面的線條,強而有力卻又避開中線的單調,實屬不易。(肇光作品)
充滿魄力的特寫畫面,這張佳作非常大膽地裁切過貓眼的眼角,透過銳利的單眼呈現出懾人的視覺力道。(忠昇作品)
剪影容易以大面積的黑色衝擊視覺,此時必須以點測光測天空較亮區域,鎖定曝光值後重新構圖拍攝,由於天空並非均勻的亮,因此通常需要試拍幾張才能掌握最佳曝光值,右下角的人影為這張佳作帶來人文氛圍畫龍點睛的作用。(菽君作品)
這張佳作拍攝時機為擴散光下,雖然沒有強烈的光影來突顯牆面上的立體感,不過換得的是較柔和的氛圍與均勻亮度,除了牆面上的細節外,畫面下方的小草分別代表小、中、大三種型態,像是低中高年級的小朋友一樣,饒富趣味。(家瑋作品)
在完形心理學上,畫面中二朵並排的黃花或紅花,在觀賞者的心裡面均會被視為黃花與紅花的單一個體,而非二朵黃花與紅花,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紅花為主黃花為副,並以原色互搭,主客依然分明,背景的綠葉則提供絕佳的陪襯背景,不僅在顏色上可與紅花互補,亦與黃花鄰近,是配色佳作。(興章作品)
攝影是減法也是加法,這張相片的拍攝畫面原本沒有這些斜線光影,然而經過一扇縫隙的位置改變後,馬上增加斜線光影的強烈對比,這是加法很好的運用。(佳裕作品)
椅子跟窗戶一向是非常強烈可以跟人性產生連結的元素,當椅子跟窗戶同時出現在畫面時,人文的味道易顯濃厚,當椅子的面向朝向窗戶時,且窗戶打開會半開時,容易產生光明的積極感受,當窗戶是完全關閉時,容易產生阻擋、拒絕、不讓你繼續過去的感受,這是視覺心理上的微妙差異。(沛彧作品)
這張拍攝主體是張戶外椅子,並以廣角鏡較戲劇化的透視感呈現,如此可讓椅子看起來比實際體積還大,不過這張相片主要呈現的並非椅子本身,而是透射於椅子縫隙的光影,為了將光影對比拉開,用-EV的方式效果明顯,且也可將椅子本身顏色加深一些。(宥滋作品)
這張作品拍攝大小不同的金屬輪環,構圖上使用同中取異的方式,雖然金屬環數量多,但我們還是容易將視覺集中在面積最小的環上,這是因為只有它跟大家不同,人們總是容易注意那個不一樣的地方。(玉民作品)
這張的主題為拍攝老火車頭,為了增加老歲月的感受,特別改變色相來符合懷舊的味道,特別要注意的是背景的電線是畫面殺手,對於畫面的干擾極強,儘量避免入鏡或修掉為佳,另外畫面邊緣的遊客(其實就是我本人)如果入鏡沒有加分效果,不妨就排除在畫面外或修掉為上。(正宏作品)
這個畫面是愛河之心的招牌畫面之一,畫面左邊的廣告看板由於太過醒目,形成一個強力的干擾點,若能避免入鏡則會更棒! (舒涵作品)
這張相片同樣用比較暖調來詮釋早期的舊房子,因入鏡的畫面以窗戶為主,窗戶跟椅子一樣容易與人性產生連結,因此人文的味道表現得很好。(小惠作品)
這張相片採用低角度的框景構圖,室內外的明暗互為對比,框景主體為室外的樹木,加上採用低角度拍攝,不流於單調,是很好的拍法。(宗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