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精選-邱泓璋攝影基礎班第13期

OLYMPUS DIGITAL CAMERA這是張非常難得的佳作,如果您被這張作品吸引,來自三個方面,第一是線條,展示面中同時存在直線、橫線與斜線,這三種線條均代表不同的心理影響,水平表寧靜,垂直表秩序,斜線表動感,更可貴的是畫面中這三種線條同時包含人為與自然的線條,這是最棒的呈現方式。第二是象徵生命力的小草,有高有低,另我聯想到不同時期的幼童,沐浴在光線下成長的隱喻。第三是來自背景與前景二種不同牆壁上的細節文理,這張作品不管怎麼看都是百分百的佳作! 而且這只是生活周遭的一景,並非名山大景,能夠拍出這樣的作品靠的是敏銳的觀察力。(怡妏作品)


13_居平這張佳作拍攝的是抽象幾何,把一棟完整的建築物經過自己的觀察力一層又一層地取捨後,只留下最精粹的幾何元素,畫面中有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補同幾何形狀,亦有俐落的線條、鮮明的色塊,明暗中鋪陳著顏色層次,真是太棒了! (居平作品)

13_姿君這張佳作最棒的地方來自逆光的魔力以及絕佳的顏色搭配,逆光下葉脈紋理鉅細靡遺,顏色通透討喜,而背景的藍綠混色跟紅葉搭配的真是完美,整體作品以雙色調佈局。(姿君作品)

13_明峰點是非常強力的視覺元素,在這張佳作中,瓢蟲面積雖小,但視覺力道凌駕於全畫面所有元素,因為距離夠近,因此可以描寫出細膩的頁面與豐富的綠色層次,這也是一張雙色調的佳作。(明峰作品)

13_宗坤縫隙光,又稱耶穌光,一向是非常討喜的主題,不過要拍出這樣的光線,通常必須在開闊地,雲層以下必須較暗,且有縫隙的條件時,才能讓光線從縫隙中透射而出,最棒的地方莫過於海平面上,因為海面本身具備強力的反射性,足以讓縫隙光在海面上留下明顯的面積,若要讓光影對比更明顯,建議略減EV值。(宗坤作品)

13_念臻一片午後的陽光,一隻睡眼惺忪的花貓,一點慵懶,一絲睡意,這是個好時光。花貓的位置放在右下角視覺重點區,形成第一個視覺集中點,其次視覺會停留在貓頭頂上的曲線綠意,並且視線跟著曲線走,帶領著觀賞者欣賞藍色的背景並投射著光影的佈局。(念臻作品)

13_裕雅這張佳作彩雙色調,以藍黃作為對比條件,以及建築物上俐落的線條與形狀,完全不拖泥帶水的好作。(裕雅作品)

13_皓雯這張佳作構圖嚴謹,點線面具備,並且在面的元素中還安排反射面,非常具有巧思,而二個牆壁上的花藍與春聯,隨著線條的延伸,分別構成強力的視覺力。(皓雯作品)

13_賢雷一個不知用途的陌生工具具備視覺陌生感,畫面中央的突起物相較於週邊的螺絲,具有單與多、大與小的對比,右上方的斜線則增強了視覺引導至主體的作用。(賢雷作品)

13_麗蓉這張光影佳作不僅主體及拖曳的影子均十分有視覺力,主體本身以展現金屬細節為主,客體影子以欣賞輪廓為主,週邊帶點附近的鄰居陪襯,整體構圖十分緊湊,沒有浪費之處。(麗蓉作品)

13_惠月一般人拍花卉植物總喜歡挑選最完整或最漂亮的當主角,事實上在人的心理感受,帶點殘缺或遺憾的畫面,視覺力更強,也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這張佳作以蟲蛀的缺面為主,並在逆光下徹底展現顏色與細節,主客亦分明,很棒的作品! (文伶作品)

13_基源這張佳作原本入鏡的範圍及落葉更多,重新構圖後主題更為明確,不僅呈現出單與多的數量對比,十字的陰影投射在落葉上,形成強力的視覺集中點。(基源作品)

13_政諺這張佳作拍攝的花卉體積不大,除非使用望遠焦段,不然一般的情況容易讓許多周遭的干擾物體入鏡,此時可透過重新構圖,保留最喜歡的主體即可,透過重新構圖後不僅畫面更緊湊,連主體表面的細節都看得更清楚了。(政諺作品)

13_文伶這張相同是透過葉面的一抹殘缺作為視覺力的展現,並且剛好把蛀洞安排在深淺綠色的交界處,其他葉面扮演細節展現的角色,只有逆光才具備這樣的光線條件。(惠月作品)

13_振榮從舊鐵橋的反方向望過去,是一片火紅的晚霞,天氣晴朗的話,不僅可以拍攝出濃豔的天空,還可以連同雲層的細節一起捕捉進來。(振榮作品)

13_建霖這張佳作等待夜幕低垂,色溫完全消失時拍攝,並以橋墩作為前景,此時鐵橋加上燈光的照射,完全是另一種風貌,若喜歡較誇張的星芒,可使用更小的光圈。(建霖作品)

13_孟傑色溫攝影之所以迷人,就在於不同顏色的變化,即使相隔一二分鐘,也能夠有著明顯的改變,最好的方式便是利用包圍拍攝的方式,每隔幾分鐘按一次快門,把整個完整時段的色溫都記錄下來。(孟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