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精選-攝影基礎班第32期

百川首先第一張是非常傑出的人文作品,拍攝一位八八坑道的礦工,礦工這個職業對一般人而言具有特殊性,因此主題上具備高度的視覺陌生感,加上畫面中選擇礦工的作業地點為背景、礦石為象徵物,最後利用玉米的顏色,在畫面中行成紅黃藍三色調,相當傑出。(百川作品)

玉綿

這張作品最棒的地方是利用鏡頭前的圓環作為框景條件,將一位動作中的八家將框景於中,並且恰好身體並無超出圓環外,構圖十分精準,整張作品採用直式構圖,更顯緊湊。(玉綿作品)

恬飴-11這張作品使用慢速快門拍攝溪流,快門速度控制地相當好,並且依據水流走勢安排橫式構圖更顯平穩,原作畫面中有部分遊客在後製中處理掉,讓畫面減少干擾元素。(恬飴作品)

夏康-9這張佳作原作拍攝面積較廣,經過二次構圖後,下方的蝶翼減去大部份面積,只保留蝶翼透光的部分,如此更顯逆光優勢,透過逆光展現蝶翼色彩及細節,再搭配背景黃綠色,非常賞心悅目。(夏康作品)

牧常作品1-4這張佳作原作採用橫式構圖,較廣角拍攝,經過二次構圖後改為直式更顯緊湊感,並且將最重要的花蕊放在視覺重點區,能立即性將觀賞者的注意力聚焦於上,繼而第二欣賞為花朵色彩。(牧常作品)

陳鼎禓05-3這張佳作的特色在於對比的安排,左葉右花,恰為同一家人,色彩控制在三色調內,鮮明而濃郁,搭配如奶油般化開的背景,整體感受美麗而舒服。(鼎禓作品)

明宜-10這是一張視覺力道相當強力的佳作,利用葉脈上的主線條,集中一點於視覺重點區,並且保留空隙與葉影,讓綠色的階層更顯豐富,透過逆光更顯葉脈細節精彩之處。(明宜作品)

11011這張東京夜景拍得很好,雖然拍攝時間晚於夜景黃金時間,但月亮的位置相當好,畫面中將東京著名地標鐵塔放在畫面中,形成視覺焦點,安排整體的視覺力道並集中於畫面右邊。(冠瑛作品)

高北辰1-12本張佳作利用宮燈與步道,在畫面中產生透視感,並將視覺游進延伸至遠方步道盡頭,在消失點的位置安排星芒是個好主意,讓視覺產生一個結束的美好句點。(北辰作品)

瑩珊2-14這是一張安排對比的好作品,畫面中共安排二種對比,一是綠葉與紅花之間冷暖色調的色彩對比,二是數量上單數與多數的數量對比,整張作品明暗控制得宜,亮處集中於綠葉處,是一張觀察力與構圖力相當用心的作品。(瑩珊作品)

雅雯3-17這張佳作原作採用全身構圖,小男孩全身與環境一起入鏡,經過二次構圖改善後,保留小男孩至膝部以下,並改用直式,如此增加主體的面積與力道之外,讓綠葉與小男孩的衣服色彩進行搭配,且讓右邊窗戶上的文句,作為畫面的點綴。(雅雯作品)

寶國-15這張佳作最棒的地方在於二個小朋友在互動過程中,所展現自然而純真的笑容表情,並且小男孩頭部的斜率恰為畫面對角線,行程相當平穩的感受,小女孩身上的藍色,在畫面中形成主色。(寶國作品)

惟淳-20這張佳作相當具有故事性及對比,二個人比鄰而坐,一長一幼,一履鞋一赤腳,畫面僅入鏡下半身,上半身是什麼樣的人在做什麼樣的事,沒有交代,點到為止,提供相當好的想像空間。(惟淳作品)

玉美-2-16這張佳作更進一步將主題聚焦在二個小朋友的腳,雖然看不到上半身,但透過色彩可以暗示小朋友的性別,以及他們似乎在一個裝置藝術物上遊戲。(玉美作品)

瑞婷-1一張照片是平面的,若要在平面中展現空間距離感,透過透視構圖法是個好主意,只要利用二條平行線及消失點,並妥善安排消失點的位置,即可展現明顯的透視感,特別是用在林間步道,或走廊。這張佳作採用步道的線條,將消失點安排在左邊相當好的位置,形成透視構圖法,像這樣的畫面若能等待人物入鏡也很棒。(瑞婷作品)

群傑-5這張佳作採用的視角相當好,由上而下,讓普通的公園遊樂器材顯得更突出,明顯的雙色調中,一個明顯的符號作為視覺焦點的安排。(群傑作品)

雅翎-7這張佳作拍攝公園常見的鞦韆,鞦韆雖在外觀上的視覺陌生感並不高,但透過細心的光影構圖法,讓整個畫面產生相當好的視覺力道,我特別喜歡鞦韆的位置及畫面的色彩安排。(雅翎作品)

陳麗如-2-6線條中弧線容易產生圓潤舒服的感受,不像斜線那麼強力,也不像水平線那麼平穩,這張佳作透過公園遊樂器材的局部,展現局部線條的特色,並在湖線中線上安排一個遠方的框,相當好的視覺落點。(麗如作品)

淑玲-8這張佳作利用逆光,很巧妙地在二片葉子中夾出第三片葉子的光影,顯見觀察力與構圖力極具巧思與用心,相當值得學習的好作品!(淑玲作品)

巫崇銀-2-13這張佳作的主角是株路邊小草,後面選擇的背景相當有特色,使用紅藍二色,隨性的潑灑痕跡,不僅產生一個有特色的背景之外,也讓整張作品成為三色調的應用。(崇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