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精選-攝影基礎班第29期

玲君位於台南北門婚紗美地的水晶教堂,因造型唯美特殊,是近期相當熱門的景點,現場遊客如織,接踵比肩。水晶教堂剛開放時,曾發生遊客將周圍草皮踐踏到不成樣,補植多次依然趕不及被遊客踐踏摧殘的速度,為了草皮養護以及保護建築本體,目前四周拉起封鎖線,並且有警衛進行現場管理。因此,網路上所見的水晶教堂相片,多半是遠距離拍攝,這張佳作使用望遠鏡補抓水晶教堂優美的正面細節,充分展現對稱與線條之美,構圖極其精準,是欣賞水晶教堂的好作品!(玲君作品)

文楨逆光又稱為夢幻光線,只要運用妥當,便可拍出其他光炫所難以達到的夢幻唯美感。這張佳作採用逆光拍攝綠葉,並使用大光圈來創造優美的虛化背景,不僅襯托主體,亦能突顯主體,增強視覺力道。(文楨作品)

惠珍採用順光,展現拍攝主體與天空的完全色彩,高飽和加上高對比,並以三原色搭配馬背屋脊的線條,最後是光影的襯托,整張作品觀察細微,構圖嚴謹,並考慮到三原色為主要色彩表現,難得佳作! (惠珍作品)

黃秋玲7線條與形狀的安排,是本張佳作的最大特色,首先是畫面左邊的木椅,產生第一個醒目的矩形,繼而與牆壁上的重複性矩形相呼應,其次這個木椅同時在紅磚壁上產生一個三角形,並且銳角鮮明,將曝光值略減之後,光影對比以及色彩飽和度更是鮮明,整體佈局精簡扼要,足見觀察與構圖上的用心。(秋玲作品)

鄧明宗03同時具備三種重要的觀察要素,分別是紅磚的質感、單色調的表現、線條的對比,若希望更明顯地增強光影的明暗對比,略減曝光值可收奇效。(明宗作品)

淑娟展現屋脊的線條對比、紅磚質感細節,以及雙色調,其中以馬背為中心,控制線條左短右長使之產生長度對比,色調上控制藍色色塊大於紅色色塊,顯見色彩面積佈局周詳,此外,不可不提黑色陰影的重要任務,利用暗色增加整張作品的視覺重量,沉著穩重,令人印象深刻。(淑娟作品)

楊淑媛-1以二道俐落的斜線,不僅劃出斜影之間殘壁的不規則線條,包含殘壁上的細節,以及明暗之間的對比,更劃出畫面右上方的亮部三角形以及左下方的暗部梯形,觀察力敏銳過人,構圖極具深度且精準,是極簡抽象極好的示範性佳作! (淑媛作品)

進川這張佳作在夜景黃金時間拍攝,成功捕捉到漸層色溫,圖書總館整體輪廓清晰,左邊的樹影,象徵高雄地標的85層樓,加上迷人的色溫,一切都說明這是一張成功的夜景佳作! (進川作品)

維鎮_台南安平 (1)相當棒的光影作品,左邊黃綠雙色調的枯葉,對比右邊面積稍大的頁影,而一道俐落的斜線,右劃出了整張作品明暗的佈局。(維鎮作品)

彗珊同樣地運用光影之間的銳角來做為視覺引導,以及視覺力道的強調,並且搭配紅黃藍三色調,以及光影幾何構圖,要拍出這張作品,必須對於形狀極顏色的敏銳度夠高。(彗珊作品)

賴奕家4採用極簡構圖的拍法,在畫面中僅安排形狀與線條,並且一樣搭配紅黃藍三色調,其中藍色不僅為主色,更分佈不同層次的藍色,而維新二字亦增加東方文化的氛圍。(奕家作品)

文豪同樣的極簡拍法,圓與斜線,左右二邊有與無的對比,並且尚有背景的木質紋理細節,看似簡單的構圖,實則精心巧思,一點也不簡單。(文豪作品)

振龍捨去大部份的圓,只取弧線作為主體,所換得的是更大面積的鐵環細節,以及光影弧線,若光圈可再小些,則景深拉長可增收背景木質清晰細節之特色。(振龍作品)

柏翔2經過二次構圖後,以呈現圖書總館的局部,整體以斜線方式構圖,為了創造對比,安排左短右長的線條,這張作品不僅展示圖書總館的秩序性線條之美,更能讓大家一窺各樓層的局部風貌。(柏翔作品)

添福這張佳作原本拍攝的範圍較廣且將花體置中,經過二次構圖的改善後,視覺重心隨著花蕊移到右下方視覺重點區,並且透過直式構圖增加緊湊性,最後是保留背景的模糊花體,與主角之間形成清晰與模糊的對比。(添福作品)

琪琳_04採用擬人化方式觀察後構圖,二張斜椅並靠,似相互扶持,有你真好的溫暖感受,椅前的長桌線條,為整張作品帶來四平且安穩的感受。(琪琳作品)

筱晴將大紅燈籠放置於視覺重點區的左上角位置,奠定視覺落點及力道的來源,加上以冷色調的天空與布曼為背景,更讓紅色跳出,更為醒目,而畫面下方的不規則紅色曲線,則又呼應了大紅燈籠的主色,這張作品在顏色上的佈局足見用心巧思。(筱晴作品)

陳冠呈7採用三種大面積色塊一方面作為色彩佈局,一方面作為框景構圖,精心巧妙,飛鳳雕刻採用黃金比例放置於畫面左邊,並保留視線方向,絕對佳作!(冠呈作品)

簡嘉慧 (4)與前作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以色塊為主要構圖方式,但與前做不同之處在於拍攝的角度更易展現雕刻上的細節,此外,若能避開橫過主體的線條,以及畫面底下的幾道弧線,則可讓作品更純粹精練。(嘉慧作品)

彥琤這張佳作原本保留畫面上方的部分屋簷,經過二次構圖後,減少上方比例,讓注意力更能集中在窗與線條的光影上,這道劃過窗格的協影,頗有破格之妙,並且畫面中呈現出三種不同型態與對比感的光影線條,值得細細品味。(彥琤作品)

俞蓉本張佳作原本使用廣角鏡拍攝較廣範圍,經過二次構圖後,將重點集中在馬背與屋脊線條的交會處,並控制整張畫面的色塊為藍、紅與白,直接光提供最佳飽和度與對比度,牆上細節鉅細彌遺,其中一處不規則的縫隙白,頗有同中取異之妙。(俞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