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精選-人文攝影班第1期

明達2人文攝影專班的正式開課是今年最重要的目標,課程規劃的難度更勝基礎班與進階班,外拍實習地點的精心挑選更是尋遍各地,不過結業之後看著學生應用上課所學,進軍國外高水準攝影FB以及國內攝影雜誌,紛紛獲得優選,頗感欣慰,也希望人文攝影專班在未來能幫助更多熱愛攝影的學生,掌握創造更有故事性與人文性的關鍵因素,記錄更多人性美好的一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欣賞人文攝影班第一期學生的佳作吧!

這張佳作極其精采與具備深度,原因在於不僅運用黑白攝影的方式詮釋鹽田人文,構圖上除了採用倒影之外,更加入了抽象中的幾何要素,相當可貴,學生明達的作品已近臻爐火純青,不僅常獲得國外高水準攝影FB的優選佳作,更屢次登上這些FB的封面,實為台灣之光,值得大家喝采學習! (明達作品)

淑貞1這張佳作屬於結合色溫與剪影的人文作品,天空的橙色漂亮且一抹橫雲更帶來變化性,堤坊的水平短線大膽地放置於最顯張力的臨界處,加上情侶依偎的人文剪影,非常棒的作品! (淑貞作品)

董昱廷(無米樂-4)相片是最容易展現濃厚人文味道的道具,這張佳作不僅完美地安排一張主人昔日的舊照片與鄰近的藥缽,選擇的背景為百年前的藥舖,透露出強烈的視覺陌生感與人文味。(昱廷作品)

宏榮這張佳作的畫面被同一個觀景台的結構線條分割成四個區塊,每個區塊均展現不同的人物姿態,似乎形成了四個截然不同的故事,而這些人文故事以剪影方式呈現,讓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輪廓上,最後採用色溫為剪影提供了絕佳的背景。(宏榮作品)

OLYMPUS DIGITAL CAMERA這張佳作透過簡單的二個人物手臂,展現出非常濃厚的人性中施與受特性,拍攝時機非常完美恰到好處,鵝毛耳扒本是細小器物,畫面構圖時機卻見不被手臂遮掩,顯見抓拍時機之精準及事前最佳位置的考慮,傳統鵝毛耳扒亦能透露出帶給我們視覺陌生感,加上黑白的處理更天濃厚人文味。(怡妏作品)

明峻這張佳作乍看之下以為是哪個海外南洋國度,事實上是旗津一角,整張作品精采之處在於主題的挑選以及低角度所帶來的雙重視覺陌生感,構圖已屬緊湊再加上三原色的搭配,讓整張作品非常討喜漂亮且帶來熱情的南國風。(明峻作品)

Eva Hsieh(9)戲班人生我們一般只把注意力放在舞台上的表演,不管舞台上演的故事有多少起承轉合,劇中英雄如何武功高強鏟奸除惡,戲碼結束後始終回歸於現實人性:肚子餓吃飯。這張佳作讓我們看見了台後演員們展現出人性最真實的一面,用餐後,繼續粉脂上戲服穿,英雄又回來了。(Eva作品)

驛勝這張佳作最可貴的地方是抓拍到曬麵工作者在翻麵時,一個看似丟飛盤的奇特角度,要拍好人文攝影,除了必須有關心人文的觀察力之外,還必須耐心等待每一個最棒的角度,也就是布列松所謂的決定性瞬間。(驛勝作品)

瓊英這張佳作印證的是課堂上教授拍攝人文時,無需借助閃燈,一樣能拍出人物眼神光的秘訣,以及如何跟陌生人溝通取得信任感後拍攝的方式,此外背景的彩色手工棉枕暗示著這位阿嬤的身份,以及阿嬤身上的小熊圖案,跟阿嬤之間產生了有趣的對比,後來這位可愛的阿嬤還送我二支手工紅豆冰棒,謝謝阿嬤! (瓊英作品)

王詣雯3同樣拍攝小熊阿嬤,這張拍攝的是接近特寫的畫面,展現更多臉部的細節,銀牙與皺紋透露出阿嬤的年紀,眼睛放置在黃金比例處,自然的眼神光一樣有表現出來。(詣雯作品)

愈康這張作品拍攝的是二位似乎正在彼此交談的朋友,難得在於選擇只拍攝肩部以下,保留二個人在足部方面的迥異姿勢,且相互形成對比,黑白處理下更顯人文味。(愈康作品)

原裕這張佳作最棒的地方在於掌握到一位戲水兒童生動的表情,似被水花濺到眼睛,又似受到什麼委屈的神情,除了生動的表情,構圖上又以大人的肢體包覆兒童而形成框景式構圖,緊湊感十足! (原裕作品)

汶潔這張佳作掌握到的關鍵要素在於手勢,手勢是無聲的語言,人們往往會從人們的手勢推測發生了什麼事,或是主角想表達些什麼,常見的手勢容易推測,不常見的手勢容易產生疑問,而這正是產生故事性的要素之一,這位小朋友看到了什麼?想做些什麼?想傳達些什麼,而形成這個手勢呢? (汶潔作品)

素鈴一樣是手,這張佳作展現的是一種不捨的感受,主角顯然是製麵工作者,正在有條有序地整理剛完成的麵條,然而可能是職業傷害的緣故,我們看到其中一隻手受了傷,並且已繃帶包裹,然而這位主角依然堅守崗位。受傷的手掌朝上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手心容易帶來親近、溫馨、溫暖的感受。(素鈴作品)

洪煒晉-4這張佳作展現的一樣是整理麵條的手,與前作的差異在於表現手背,手背在某些時候可能會產生一點距離感,然而若被拍攝者年長,則手背將轉為透過皺紋暗示年紀的最佳畫面之一。(煒晉作品)

奕曈這張佳作同時具備人文故事性的三個元素:生動的表情、視線、象徵物,因此我們可以從背後各式的古鐘,推測主角的背景是一位年長鐘錶工作者,而生動的表情加上視線方向則為畫面產生疑問。(奕曈作品)

人文班第1期 學員石明玉_02這張佳作極具趣味性,乍看之下以為是哪裡飛來的超大蝗蟲跳到一位小朋友的臉上,而且小朋友的表情似乎也嚇了一跳,仔細一看原來是小朋友插在沙裡的蝗蟲玩具,透過巧妙的角度掌握到一個巧合的趣味性。(明玉作品)